你的位置:澳甲直播官方网站app > 新闻动态 > 【浅斟细语】《红楼梦》诗词评论
【浅斟细语】《红楼梦》诗词评论
发布日期:2025-03-07 16:56    点击次数:119

图片

编者按:

都说是一入红楼梦难醒,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对于《红楼梦》,太多的人读起来就再也放不下。一读再读之后,就会在心中产生千百种情愫,互相冲击,澎湃不止,对宝钗的敬,对黛玉的怜,对湘云的爱,对探春的赞,对凤姐的惧,对贾母的亲……还有对大观园的憧憬,那种欲罢不能、欲说还休的感觉,实在无以排遣的时候,你可以来这里——“红楼心语”!

“红楼心语·浅斟细语”栏目是每一位红迷朋友的家园,在这里你可以愉快地开启属于你自己的梦想航班,尽情地抒发你对《红楼梦》的喜爱之情。

“红楼心语·浅斟细语”

热诚欢迎你的加入

图片

图片

《红楼梦》诗词评论

读《红楼梦》至今已有四十年的时间了。回顾这四十年读《红楼梦》生活,感触最深的是《红楼梦》诗词的至美、至好,这些诗词分散在各个章节,如点缀在夜空的颗颗明星,闪烁着璀璨的光芒,让我百读不厌,时时开卷。

一、《红楼梦》诗词体裁、形式、风格丰富多样

《红楼梦》诗词虽然是“小说体”诗词,但这些诗词体裁、形式和风格丰富多样,异彩纷呈,有七言、五言、绝句,有长篇叙事、抒情,还有古风等,如:第三十七、三十八回咏白海棠、咏菊两组诗,生动表现了贾宝玉和姐妹们优裕诗意的日常生活,也展示了他们作为书香门第子女的才情。《葬花诗》篇幅较长又很经典,用词造句恰如其分,深刻表达了林黛玉哀婉忧伤的情感,读此诗有身临其境之感,对林黛玉自感“寄人篱下”的处境充满了同情和怜悯。《芙蓉女儿诔》、《桃花行》、《秋窗风雨夕》等诗词也分别从不同的情感角度抒发了作品人物当时当地不同的情感,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也正是通过这些诗词的形制多样,并且以大观园众姐妹不同的内心世界、思想活动和丰富多样的处世风格,把体裁、格调迥异的诗词呈现在读者面前,表现了曹雪芹诗词功夫之深。

二、《红楼梦》诗词,反映出曹雪芹通过诗词抒情、营造氛围的高超技术

根据小说情节、人物心理和行踪的需要,一首诗、一首词或一副对联的自然出现,就能霎时间烘托出悲伤、欢喜、萧瑟、繁华等各种气氛和氛围。象《葬花诗》里“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通过这些诗句,林黛玉把自己置于孤独、无依无靠位置,一下就让人对林黛玉的悲情人生,产生深深的悲悯之感。在《秋窗风雨夕》这首长诗里,曹雪芹更是通过“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这些萧瑟、沉闷和忧伤的诗句,来反映了林黛玉在秋天来临,草木衰萎枯黄,风雨相摧,摇撼秋窗之时,感到物色变衰,年华易老,想到自己无依无靠、寄人篱下,顿生沉沉的悲凉之情。

图片

三、《红楼梦》诗词,营造了大观园姐妹们雅致、脱俗美的生活

在第三十七回,贾宝玉收到探春派翠墨送来的“一幅花笺”,建议姐妹们结社赋诗,宝玉看了拍手赞成。他们以海棠为题咏诗、开过一社后,便以“白海棠”为因由结成了“海棠诗社”,并且都还指定了雅号,开启了他们结社赋诗的烂漫雅致生活。在越剧电影《红楼梦》“焚稿”一节里,林黛玉回忆她和贾宝玉及姐妹的诗词生活,有“菊花赋诗夺魁首,海棠起社斗清新”两句唱词,就这两句,就足以反映了宝黛和姐妹们生活在锦衣玉食之家,如温室花朵,天天过着精致、脱俗优美的纯真生活。林黛玉“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不单是设想奇特,更反映出她那种不染一丝凡尘的高洁心性。

四、《红楼梦》诗词,展现了曹雪芹过往的“养尊处优”、“雾里看花”式的生活

在越剧电影《红楼梦》“葬花”一节,贾宝玉在大观园顺着林间小路迈步,他拽着花枝看看这朵花,瞧瞧那个叶,又闻闻花朵的芳香,真显示了他纯真懵懂、“无事忙”式的云端生活。在“白雪世界琉璃红梅”这回,贾宝玉因做诗词落选,被李纨罚去笼翠痷采红梅。李纨知道妙玉的为人,其他人去难能采来,宝玉却一定能成。这种特殊还雅致的差事,也是宝玉所愿意干的,妙玉对宝玉历来是“另眼看待”的,心里喜欢、行动欢迎,贾宝玉到了栊翠庵二人先欣赏一番庵内傲雪怒放的梅花,完了赠送红梅一枝,宝玉心欢意满而归,并得《访妙玉乞红梅》诗词一首: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看这些诗句,可以体会到贾宝玉的生活如何雍容尊贵,生活在雾里锦里,其本人绝对是觉得这就是他的日常生活,在他人看来这又是何等的“雾里看花”式的高档生活。

在《红楼梦》第六十三回,贾宝玉过完生日的第二天,发现压在砚下那张妙玉送来的粉笺子,因为当天收笺的丫鬟没告知他还不高兴。那上面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贾宝玉看后既兴奋高兴,又对如何回复十分慎重,且犯了难。在他看来自己考上举人与否不重要,大姐元春晋封贵妃不是大事,但是怎样回复妙玉的信却是重大问题。好在偶遇邢岫烟,她说自己和妙玉做过十年邻居,对她的身世和性格知道一些:“她原在蟠香寺修炼,我家原寒素,赁过她庙里的房子,无事到她庙里去做伴,闻得她不合时宜,权势不容,竟投到这里来。”邢岫烟看了拜帖说:从来没看过拜帖上下别号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既然她自称“槛外之人”,你谦自己乃世中扰扰之人,她便喜了。回去后宝玉在帖子上以“槛内人宝玉熏沐谨拜”几个字回复了才心满意足,难怪人都说他是“无事忙”。

图片

五、读《红楼梦》诗词,能感觉到曹雪芹善于发现美的慧眼

不说别的就从大观园说来,这里面住着那么多人,同样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园子”里,那么多人都是吃了睡,睡了吃,一觉醒来大天亮。但是,在贾宝玉眼里就不同:他对这里的一景一物都是有感悟的,他能发现一草一木的美,能感到它们的灵性所在,更能看到生活在这里面的纯洁的众多女孩的美,力所能及的不让她们受伤害。在芦雪庵联句这一回: “深院惊寒雀,空山泣老鸮”、“烹茶水渐沸,煮酒叶难烧”,邢岫烟《咏红梅花》:“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这些诗句里都有动词、颜色、心绪、激情等美的意识在浮动。薛宝琴《咏红梅花》“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这句,在视觉上由内到外,由近及远,是一种空间美,这些美只有曹雪芹这样独具慧眼的人才能看得到,想得到,对芸芸众生那简直是盲人骑瞎马,怎么能看见呢?

总述上文,是我对曹雪芹先生《红楼梦》诗词的一些认识和体会。我认为这些诗词虽然属于“小说体”诗词,但是按照“正版”诗词规格来评判,这些诗词也是有较高水平的。这些诗词不但表现了曹雪芹较高的诗词水平,还表达了他对《红楼梦》不同人物的赞赏、同情和悲悯,更表达了他对大观园这个小社会和外面大社会的不满和失望。同时,也体现了他高超的写作技术和无人能及的文学艺术水平,突显了他善于发现美的非常智慧和内心世界独具之美。

图片

作者 | 李东辉,河南省内黄县人。1969年7月出生,华东理工大学毕业。主要从事书法研究,在古典文学作品《红楼梦》、唐宋诗词方面多有阅读。

编辑 | 落笔升蝶:资深痴红品红人。

图片 |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欢 迎 来 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相关资讯